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教育强省新范式!浙江日报头版解析:温医大领跑视觉健康赛道,探秘浙江高教"超车赛道"

图片1.png

浙江高等教育又将迎来关键一战。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国家战略,能否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已成为衡量各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各省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      

近年来,迫切想要补上高等教育短板的浙江,频频发力。2023年初,浙江提出大力实施高等学校“双一流196工程”,为高等教育发展按下“加速键”。同年8月,浙江又召开首次高等教育强省暨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推进会。过去一年,省委、省政府逐校审议通过12所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一校一策”方案,为高校打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通道。种种信号表明,浙江正探索一条加速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特色路径。 新路径上的浙江高等教育如何扬长补短?作为科技人才创新的重要交汇点,高等教育又如何发挥“龙头”作用,释放更多动能?

拉长长板 省属高校实现“零的突破”


前不久,2024年度全国重点实验室名单确定。西湖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4所省属高校牵头申报的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位列其中。这也意味着,由我省省属高校主持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 全国重点实验室一般由几家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共同组建,汇聚国内各个重点学科领域最顶尖的科技创新力量,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科研导向。从公开信息来看,能作为牵头或参与单位的高校,绝大多数是“双一流”建设院校。而浙江4所“双非”省属高校能够牵头申报成功,也正体现了高校在相关领域的科研实力。 例如,温州医科大学的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建设单位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牵头申报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建设单位是复旦大学、河南大学。这些共建高校,无一例外都是“双一流”。 根据遴选规则,在原省部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仅有30%的实验室能通过重重审核筛选,申请成功。“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成功获批,表明了温医大在视觉健康领域是全国领先的。接下来,要继续拉长我们的长板。”温医大科技处相关负责人说。 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重大科创平台、国家重大奖项,是冲击国家“双一流”的关键核心要素,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补齐高校对科技创新贡献度不足这一短板。“随着由我省省属高校主持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陆续落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零的突破’,表明我省高校学科硬核实力增强,为加快建设创新强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出更重要的学科支撑和人才聚集优势。”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蓝邓骏说。

 

“总体来说,浙江已经形成了一种政府、社会、高校力量多元投入、多元共治的新型高校发展路径,这对于后续继续培育新型高校、建设高校强省是非常有益的。”叶文明说。

文章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