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眼健康与疾病高等研究院院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康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学部归属基础和临床转化科学学部。近日,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理事会公布了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经评审,共有 329 位来自全球不同学科领域的杰出学者入选。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张康教授个人卓越成就的高度肯定,更是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学者在眼科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领域创新贡献的充分认可。
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成立于1988年,由英国皇家学会和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典等多个国家科学院共同发起成立,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是欧盟的“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作为国际上学术领域最广泛、学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欧洲科学院的院士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4个学部及23个学科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主要在欧洲各国的院士中遴选,代表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界最高的科学水平和学术地位。此外,欧盟国家之外卓越的著名科学家可以当选外籍院士,但占比小于5%,遴选门槛要求更高。目前,欧洲科学院已有包括83位诺贝尔奖得主和15位菲尔兹奖得主、6位图灵奖获得者等在内的众多顶尖学者。
张康教授在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中位居“眼科领域第一名”,在眼遗传病、人工智能辅助眼科诊断、干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众多开创性成果。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多项创新性诊疗技术,其中多项成果已成功转化为临床应用,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他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深远意义,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革新与发展,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赞誉。此次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无疑是对他数十年如一日深耕科研、勇攀学术高峰的最好注脚。
面对荣誉,张康教授谦逊地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耕基础与临床转化科学领域,聚焦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的交叉融合,力求在疾病机制解析、新型药物开发及精准医疗方面取得更多突破。同时,他积极推动中国与欧洲在科研领域的深度交流,助力我国在基础和临床转化科学领域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
欧洲科学院的这一重要决定,不仅是对张康教授个人学术生涯的里程碑式加冕,更折射出我国在基础和临床转化科学领域的蓬勃发展潜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张康教授为代表的优秀科研工作者的引领下,中国科研团队必将在这一领域持续突破,为全球科学进步与人类健康福祉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张康教授
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哈佛医学院-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医学博士、哈佛大学生化和药理博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现任温州医科大学眼健康与疾病高等研究院院长、世界华人眼科医师协会会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温州医科大学眼科创新与转化研究院院长、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在眼科学、医学人工智能、肿瘤、分子遗传学及精准医学领域拥有很高造诣,WOS收录文章超400篇,其中在Nature、Science、Cell、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顶级期刊发表近300篇,总引用量超80000次,H指数114。2019-2024连续6年入选“全球跨学科高被引学者”,获世界华人医师协会霍英东奖等荣誉。
在眼科疾病领域,发现黄斑变性关键易感基因(获评Science年度科学十大突破),成果用于全球基因检测;阐明羊毛甾醇于白内障形成的核心机制,为非手术药物治疗开辟新途径。再生医学领域,全球首创诱导干细胞修复角膜及内源性干细胞介导的组织功能性再生(获评Nature Medicine年度医学八大进展),革新致盲眼病治疗方法;并建立异种器官移植免疫反应的创新评估模型。在表观遗传学领域,全球首次通过大规模DNA甲基化分析深刻揭示了生物学年龄及肿瘤的分子特征及其对健康和疾病的深远影响,为衰老评估、肿瘤早筛及相关疾病干预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全新视角,成果在全球广泛推广应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领导开发EyeGPT、MetaGP等智能化诊疗平台,率先将先进AI技术应用于医学影像和电子病历分析与疾病精准分类 (获评Cell最佳年度论文和最佳交叉论文);研发全球首个通用合成医疗数据生成和应用平台,主导成立全球首个医疗数字孪生联盟并发布国际首部医疗AI临床应用指南,推动智慧医疗的创新与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