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5月16日上午,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其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图片1.jpg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与大会代表合影

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会见大会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医院党委书记张建参加表彰大会并受到会见。

图片2.jpg

 

浙江省大会代表合影,一排右三为我院党委书记张建

 

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一般每五年举办一次,对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等进行表彰,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会见。大会旨在展示新时代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广泛弘扬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理念,充分发挥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激励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一直致力于视觉健康全程、全面诊疗,尤其注重低视力、白内障、高度近视等视力残疾的治疗、康复、救助,在专业引领、慈善公益、科技转化等方面大胆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两次获得中华慈善奖,杭州院区低视力中心还获评“浙江省助残先进集体”。

 

引领视觉康复,提高盲人生活质量

图片3.jpg 

2009年,医院创建了全国首个低视力与视觉康复临床示范中心,为低视力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视觉康复服务,这也是目前国内专业最强、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低视力康复中心之一,被认定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防盲协作单位”。医院牵头在全国范围建立和推广低视力相关规范标准,开展视觉康复相关研究,如康复策略、遗传性眼病机制以及视知觉、助视器研发和转化等,为临床视觉康复提供科学依据。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长期合作,专门为低视力患者设计了一套独立生活培训课程,开展生活技能康复、盲人定向行走、助视器使用等培训,进一步提高低视力患者的视觉及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

 

图片4.jpg

医院携手国际特奥,致力“智障者视觉康复”。连续十多年为温州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低视力筛查和助视器验配服务,为学校建立低视力示范教室、培养低视力教师、配备低视力助视器,并对全省甚至外省盲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低视力和盲学生进行全面检查。目前,已在温州盲校、宁波盲校、拉萨盲校建立了3家低视力示范教室。

探索公益防盲,帮助数万人重见光明

图片5.jpg 

为更广泛地实施白内障救助,医院2006年启动“爱心温州-慈善启明”项目,组织医疗队深入温州各县(市、区)及乡镇开展义诊,筛查超15万人次,实施白内障等各类眼科防盲手术近两万人次。2019年实施“百名博士下基层”,通过社区眼病筛查、科普健康讲座、设立眼健康服务中心、帮扶基层医疗单位等方式,将眼科专家下沉到基层,开展多元化防盲治盲工作,逐步形成了“高质量、低耗、高效、与政府及社会团体联动”的防盲治盲“温州模式”。

图片6.jpg 

从温州起步,防盲救助公益活动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医院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政策,从2009年开始面向高原地区持续开展“明眸工程”“川藏青光明行”等公益活动,积极参与浙江援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项目。目前“川藏青”光明行已开展30余次,足迹遍布川藏青高原17个贫困县(市)和150多个贫困乡村,为5个民族近4万名群众建立眼健康档案,免费帮助近万人重见光明,受益群众超60万人。累计培养藏区眼科专业人员20名,成立眼视光中心11家、眼科手术室3间、远程平台8个,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有效提升了当地防盲治盲水平。光明行项目还走出国门,在中非、布基纳法索等国家开展免费白内障手术,帮助当地患者重见光明,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强化科技赋能,打造助盲助视“光明驿站”

图片7.jpg 

医院和龙湾区政府共建中国眼谷,开展了一系列致盲性眼病的防控创新研究和防盲治盲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视障人群的视功能评估、助视补偿和代偿、康复训练技术的研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和“老年视觉系统功能减退的评估和干预技术研究”,系统化建立眼病智能筛查和诊断体系,形成惠及全市域的以社区卫生健康为基础的防盲治盲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开展视觉障碍人群视觉功能评价、智慧AR低视力助视装备、智慧卫星导盲装备、智慧汉盲互译系统、智慧盲文点显系统等研发工作,制定盲文信息化团体标准、低视力专家共识等,牵头打造中国眼谷助盲助视“光明驿站”品牌。中国残联领导在眼谷考察时对此予以高度评价,希望以科技之智赋能广大残疾人的美好幸福生活。